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 >> 两区建设 >>  绿色白山

临江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侧记

  2016-11-25   来源:长白山日报

  长白山广袤无垠,鸭绿江奔流不息,如同两道绿色的臂膀,强有力地把这座边陲小城环绕其中,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东北黑土地上,她——就是临江市。这里山峰圆润秀美、碧波清澈荡漾、空气清新怡人,处处充满着山之神韵,水之灵秀,是旅游胜地,更是生态福地。
  近年来。临江市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生态市为主线,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质量,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美丽临江。
  临江自古就是边陲重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从夏、商、周至今,这里就展开了一幅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交汇交融,人与自然相拥相待的独特壮丽画卷。
  
  生态立市,创建鸭绿江历史文化名城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使临江市已成为长白山经济核心发展区和吉林省对外毛衣重要边境城市。86.8%的森林覆盖率,使这里成为负离子含量极高的天然氧吧。
  临江——山水文化旅游城,休闲养生宜居地,山美、水美、人杰地灵。
  临江——曼妙靓丽的边陲城市,国际交往频繁,中朝人民的友谊世代相传。
  临江——多民族融合的幸福大家庭,是安居乐业,度假旅游之圣地。
  临江——自然造就了神奇,神奇孕育了特产,丰富的山珍为世人所爱。
  临江——正在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用行动和汗水着力描绘生态文明新画卷。
  临江市以绿色转型发展,构建生态体系为主题,充分发挥生态优良,资源丰富,政策集成,后发借鉴,人文厚重等优势。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以产业为核心,打造了硅藻土,金属镁、冶金铸造和长白山生态产业园等四个独具特色的产业园区,被评为“中国硅藻土工业城”和“中国硅藻土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突出“一个坚持,四个打造,一个创建”的转型发展思路,即坚持生态立市,打造矿产新材料产业、打造大健康产业、打造大旅游产业、打造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创建鸭绿江历史文化名城。
  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临江切实将生态市创建工作列为全市重点工作,抓好切实。并成立了以国家重点生态文明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将生态建设列入《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把生态立市、绿色兴市、产业强市作为环境指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有效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参与、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生态创建工作是一个科学性较强的工作,要合理规划、科学实施美化绿化工程,加强对扬尘和噪声污染的监管,取缔污染严重的燃煤小锅炉,全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使全市的村级生态面貌有了可喜的改观。在饮用水安全方面、畜禽养殖方面、生态垃圾处置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
  出台激励政策和考核办法。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生态化,该市加强对乡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粪便的处理;对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给予“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加强农村产业生态化建设,积极发展以林蛙、绿色山菜、食用菌木耳等为重点的长白山农林特色经济,加快有机农产品,特产基地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体,创新发展互联网、农业、特产业;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实施生态精准扶贫,提高农民生态经济技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化,强化农村环境整治,打造品位高,有特色的园林乡镇。积极培育美丽社区、美丽庭院、美丽楼道、美丽家庭品牌,将生态创建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定、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在考核机制的激励下,全市生态创建工作进展迅速。目前,涉及国家级生态市创建的5项基本条件、22项指标已全部达标,正在积极争取通过专家组的验收。
  建立联动机制,全市环保、农牧、林业、国土、水电、交通、住建、卫生、工商等部门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创新环保准入机制,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限期治理等措施。对环境信访投诉集中的企业,实行建设项目限批。以负面清单管理方式,从严控制新上项目。创新多元投入机制,强化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作用,2012年以来共投入环境保护资金8102万元,有效解决了影响经济发展和群众健康的环境突出问题。鼓励引导外资、民资参与与环保公益事业。创新环境经济政策,积极推进湿地恢复、生态移民补偿。全面推广差别水价,促进企业实现污水“零排放”,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推进“十大工程”,实现互促共赢
  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有利契机,该市通过重点项目带动,高质量地推进“十大工程”,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互促共赢。
  实施生态产业工程,构筑绿色经济体系。支持老企业扩能改造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推动临江口岸升格一类口岸,提升口岸核心能力;新建鸭绿江国际大桥和口岸物流货场,建设中朝边境经济产业园区,利用朝鲜矿产、木材、特色农业等丰富资源,建立以补偿贸易为主要合作形式的木材加工集散基地、矿产资源深加工基地。积极融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提升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水平。绿色发展,打造大健康产业。依托神威药业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建设囊括生物制药、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在内的医药产业园和中药材GAP种植基地。依托长白山生态产业园,开发保健品、绿色饮品、休闲食品、药膳等系列产品。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品牌创建、培育龙头企业、特色园区和基地建设等方式,尽快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立足“原始、自然、神奇”的生态环境,开发建设旅游景区景点70余个,已形成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红色旅游、异国风情、疗养度假、休闲农业、冬季冰雪、魅力城市8大旅游板块和“一带两环”旅游线路。“陈云同志旧居”、“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已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生态建设实验区”、“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县”、“2014年中国最美县城30佳”、“深呼吸小城100佳”、“全国生态功能转型示范市”、“中国最具开发价值的十大旅游城市”、“全国生态建设与保护示范区”等称号。
  实施碧水工程,保护绿色水资源。临江市在对水源地实施退耕还林,涵养水源的同时,投资1.18亿元,完成了市区供水工程建设,使自来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保证城区12万人安全饮水。2014年,临江还启动了总投资1.49亿元的城市备用水源项目,将清泉水库列为城市备用水源,供水主线已铺设完毕。投资3000多万元对境内多条河流和20余个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建设了日处理1.5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4%。
  实施蓝天工程,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对重点行业实行重点监控,按照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先后对十余家工业企业实施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临江市鑫晟供热有限公司完成脱硫改造项目,实现二氧化硫减排181.44吨。临江市利民供热有限公司淘汰2台20吨取暖锅炉,节约用煤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01.6吨。
  实施清洁工程,推进深度治理。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初步实现了农村垃圾“户定点、屯分类、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态化处理模式。推动农村卫生实现常态保洁。对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建设占地5400平方米、日填埋生活垃圾180吨的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厂一座;落实了保洁员“月薪制”管理制度;废除各乡镇现有的不具有卫生填埋条件的填埋场,整治简易垃圾处理或堆放设施;依托白山市洁康医疗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对城区医疗废物进行了规范处置。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推进绿色发展。2014年,投入转移支付资金3499.45万元用于清理回收林地和治理水土流失。新增植被27164亩,提高森林保水能力1040万立方米,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森林,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强了防洪抗旱能力。据测算,2014年清理回收林地造林后可产出生态效益300万元。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后,项目区水土保持设施每年蓄水量为48.7万立方米,保土量为1.63万吨。自然生态得到恢复、增加地面植被覆盖率、促进植物的多样性和野生动物的繁育生息,从而使野生资源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不断深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实施绿化工程,完善生态系统。对市区主要街路以及卧虎山公园、陈云公园进行大规模绿化,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推进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为主要内容的造林绿化工程。累计退耕还林10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6.8%。2014年,临江市实现森林限采禁伐4.2万公顷。
  实施创业工程,完善运行质量。全面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加大服务业攻坚力度,推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强化对临江城区出入口、公园绿地、休闲广场、道路两侧绿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加快实施生态文明惠民工程。
  实施自然保护工程,加大保护力度。全力加强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对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花山森林公园、以保护原麝为主的苇沙河原麝自然保护区、五道沟国家湿地公园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切实保障保护区常态运行。
  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摸清家底、有效保护。临江市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型区域,属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优先区域。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该市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市生物种类分布、数量以及濒危程度进行了调查,并对外来入侵物种和临江市优先保护植物的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摸清家底、有效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生态教育工程,开展“绿色生态五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对生态创建工作进行宣传。在世界地球日,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以“节约资源、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共建和谐绿色家园”为主题的活动,培养青少年树立生态城市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在世界环境日,组织环保工作人员开展绿色环保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举办演讲宣传等活动,形成建设美丽临江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氛围,激发全社会环保热情,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临江。

责任编辑:丁莲洁